
日前,浙江农林大学教授、省“科技特派员”斯金平一现身磐安“药博会”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展位,就被当地的几个黄精种植户“缠”住了。
“我今年收获了60多吨黄精,销售成了问题,不知该怎么办?”新渥街道一陈姓黄精种植户带着疑问向斯金平教授讨教。“大规模种植黄精,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吗?”仁川镇卢姓种植户对林下发展黄精产业有些迷茫。一边是连珠带炮地追问,一边是工作人员提醒已到饭点,但斯金平教授依旧耐心地为黄精种植户答疑解惑。
斯金平教授说:“几年前,磐安‘药博会’的展位上几乎看不到有黄精卖,而今年,差不多有一半展位在卖黄精产品。再过两年,这里可能找不到不卖黄精的展位,市场只会越做越大,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,根本不用担心黄精的销售问题。”
至于随着黄精种植户和种植面积的扩大,黄精原料价格持续下降,该何去何从?斯金平教授解释,目前,黄精价格还有下降空间,市场要让黄精变成百姓餐桌上的美食,普通人都能消费,价格必须降下来。黄精原料只有告别暴利时代,消费市场的前景才能被看好。
从一个人到乡镇服务,到5位老师组团服务,再到40位师生组团服务;从服务一产到服务全产业链,从服务脱贫到服务共富,从服务乡镇到服务全国……17年来,斯金平教授不断探索“科技特派员”服务乡镇、团队特派员服务产业的路径,牵头组建铁皮石斛国家“科技特派员”创业链、铁皮石斛和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、浙江农林大学磐安共富学院、森山共富学院等,让无数磐安种植户尝到了甜头。
这两年,斯金平团队正在大力推广林下种植黄精,让这株“仙草”能更好发挥林地综合效益,带领更多的药农实现共富。磐安成功创建“中国黄精之乡”,在他们的带领下,越来越多的药农开始走上林下种植黄精之路。
斯金平教授指着展位上的产品说:“目前,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旗下有1000多家企业在种植、开发和加工黄精。你看展出的产品琳琅满目,从药品到药膳再到果脯小吃,都有黄精的身影存在。”其间,斯金平教授让工作人员给记者泡了一杯黄精茶,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。他还一个劲地塞给记者一把饼干和果脯,“这些都用黄精原料制作的,快尝尝,好吃又养生”。
斯金平教授十分看好黄精产业的发展,这个产业一定要构建起“不占良田、不需耕地、不争林地,与林草和谐共生”的林下经济模式,要充分依托磐安的林地资源,又要生产出可以替代粮食还能吃出健康的食品。
五年前,黄精还是一个只有20亿元的产业,而如今却已超百亿,随着黄精产品的普及化,期待发展成一个千亿级黄精产业。“黄精是良药,更是美食。我们要让黄精更多地走进厨房,真正实现一个政府、种植户、药企、消费者多赢和共富的产业。”斯金平教授高兴地说。
来源:《金华日报》